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项目强省会:济南老国企的荣光_泉城新闻_大众网

所属分类:【面粉机动态】发布时间:2024-07-03 05:52:49作者:爱游戏app官网登录入口浏览量:13 次

  枪林弹雨中造枪修炮,一穷二白时大干快上,改革开放后焕发新机……在创造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的伟大实践中,国有企业是坚实的根基,为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伴随着这个城市生长,为这个城市宏大蓝图的实现培土夯基、立柱架梁;他们与时代同频共振,在改革创新中激扬出新的力量。

  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十八大、二十大……每一个历史发展的节点,都伴随着济南市国有企业的诞生、变革。这些老牌国企,历经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风雨征程,曾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在济南经济发展的历史上留下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济南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激发公司发展的内生动力,老牌国企在市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焕发出新生机,在强省会的路上,依然扛牢国企担当,延续着永不磨灭的荣光。

  伴随着阵阵轰鸣声,在济南二机床的车间里,福特、大众、比亚迪……生产线上标注着一个个耳熟能详的知名汽车品牌。

  而在这现代化生产车间里,一台“老英雄”的身影格外令人瞩目——这是中国第一台大型龙门刨床,诞生于1953年4月20日,也是济南二机床辉煌发展的起点。

  上世纪50年代初,二机床从军品生产转入民品生产,是当时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十八罗汉”厂之一。除了中国第一台大型龙门刨床,中国第一台机械压力机、第一条全自动冲压生产线、第一台机械式五轴数控龙门镗铣床、第一台大型伺服压力机……皆出自于这里。

  如今,“十八罗汉”厂只剩济南二机床一枝独秀,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这家老国企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机械压力机的市场需求快速提升,济南二机床经过不断研发创新,形成了独有的技术优势,装备了国内几乎所有汽车制造商,奠定了行业龙头地位。

  2011年,济南二机床走出国门,战胜德国竞争对手,首次中标福特汽车美国本土工厂的大型冲压线年,济南二机床先后赢得日产汽车美国工厂和日本九州工厂2条大型冲压线年拿下法国标致雪铁龙冲压线项目,实现了美日欧市场全面突破,为中国制造在国际高端市场赢得了荣誉。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猛,济南二机床更是凭实力一举拿下新能源汽车众多冲压生产线订单,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蔚来、理想、小鹏等几乎所有“造车新势力”用的都是济南二机床的冲压生产线。

  制造业作为工业经济的基础和“脊梁”,是未来发展的策略的重要支撑。曾经见证过中国工业的起步与发展,创造过辉煌历史的济南二机床,也必会抓住新一轮技术变革的发展机遇,继续走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前沿,打造“大国重器”,擦亮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老国企造出“国之重器”作为有着70多年历史的企业,济南重工曾依靠球磨机、脱硫磨等设备在行业内名噪一时。

  济南重工制造的脱硫磨煤机但是和很多老国企一样,济南重工在发展中一度面临困境,需要找到一条富有活力的新路。

  2008年前后,随着济南市提出“穿黄隧道”概念,济南重工真正开始了与盾构机的“亲密接触”,在隧道建设装备这一领域开始了全新的进军。2015年1月,济南轨道交通一期建设规划获发改委批复,这一消息让济南重工全方面进入战前动员状态。从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到加快研发设计进度,再到盾构机项目的立项建设,11个月通力合作后,一只能在地底穿行、碾碎一切沙土岩石的钢铁巨兽——山东省首台大直径地铁隧道盾构机,在济南重工见到了天日。

  这只钢铁巨兽被众人称之为“开拓一号”,并于2016年5月17日顺利完成组装调试验收下线,迅速投入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王府庄站施工区完成始发,2017年11月顺利完成1号线公里的施工。

  2016年,山东省首台大直径地铁隧道盾构机在济南重工下线“济南造”盾构机未投用前,业界有质疑,行业并不信任一个“跨界”企业的产品。“开拓一号”让济南重工和“济南造”盾构机被市场接纳,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济南造”盾构机开始走向城市的各条地铁线。

  从崭露头角到成为行业新星,“济南造”盾构机用8年时间走出本土,挤入全国市场。目前,全国有12个城市的地铁建设项目,使用了“济南造”盾构机。在北京、广州、苏州、南京等地地铁建设现场,均可看到“济南造”的身影。

  去年11月,济南重工制造的山东省首台9米级盾构机“齐鲁号”下线,这是目前山东省内生产制造的规格最大的盾构机。“齐鲁号”盾构机的出现,让山东高端装备制造水平更上一层楼。

  进入2024年,济南地铁建设速度加快,二期6条线路“捷报频传”,从今年开始,济南每年都有一条轨道交通线路通车。作为地铁建设的“开路先锋”,“济南造”盾构机频频亮相,在泉城地下数十米,数十台盾构机掘出一条条“钢铁长龙”。经过8年发展,济南重工已经“掘”出了一条新路。

  衡器智造“小巨人”华丽转身一百年前,胶济铁路济南站站长张新阶先生在济南普利门外青年会附近创办“美利公司”,开始研制磅秤,这就是金钟集团的前身。

  在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必须载入企业史册的是1989年。这一年,国营济南衡器厂固定资产仅500余万元,却要贷款投资1400多万引进日本的技术和设备,走技术改造之路,转战电子衡器这片新蓝海,并在1992年成立了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济南市第一家改组的工业公司,此后三年间,金钟国内销售额、增长量、利润率、产品质量等连续蝉联国内冠军。

  技术改造让金钟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也使得金钟的产品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生产机械秤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转化为以生产电子秤为主的技术密集型企业。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两大战略的推进,各行业用户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日渐增长,金钟制定了以“称重技术为基础、以物联网、信息化为两翼”的发展的策略,走出了一条依靠技术创新进行战略调整转型的成功之路,即:充分应用互联网和信息化等新技术,将传统衡器制造企业重新塑造成一个新型信息化服务供应商,让新技术成为公司发展的新动能,实现公司业务从传统衡器产品到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综合服务的重大转型。

  技术中心、工程中心、软件中心三大创新研发平台,百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143项以及65项软件著作权……多年深耕研发铸就的核心技术,助力金钟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跨越发展之路。公司年度研发费用占出售的收益的8%,科学技术创新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

  一百年来,金钟虽历经旧中国的风雨磨砺,但最终沐浴着新中国的阳光、改革开放的春风,由小作坊到私营,从公私合营到国营,从股份公司到集团公司,成长为国内衡器行业内物联网、信息化方面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