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难忘记忆 太空新旅天宫课堂一一一2013年中央电视台首次直播太空授课

所属分类:【面粉机动态】发布时间:2024-07-14 21:00:38作者:爱游戏app官网登录入口浏览量:13 次

  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

  回想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空间站在聂海胜、张晓光协助下进行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此次太空授课历时50分钟。由于神舟天宫组合体运行在距离地面大约340公里的高度,一个多小时就能绕地球一圈。从上课开始到结束,这期间神舟天宫组合体已经围绕地球飞行了半圈多。全国 6000 多万中小学生观看授课直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8年前,我做为中央电视台首次直播“太空授课”的参与者,回想起往事,让人难以忘怀。

  2013年6月20日,中央电视台第一次进行了“太空授课”直播,从早上8点半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综合频道并机播出了特别节目《太空新旅天宫课堂》。特别节目设立了演播室,主持人与专家在演播室完成了“太空授课”的相关话题,并通过视频直播连线了北京飞控中心、人民大学附中地面课堂。

  上午10点05分,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里面,开启了这堂神奇的“太空授课”。讲授了在失重条件下的物体运动特点、以及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等内容。全国8万所中学6000多万名学生,还有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通过中央电视台直播,收看了这堂神奇的“太空授课”。这堂课,点亮了许许多多孩子的好奇心,点亮了无数个孩子的航天梦想。

  电视直播 “太空授课”看似简单,其实它是的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将航天员们讲课的图像画面,从天宫一号上实时传回到地面上,它有一个很漫长的链条。它从天宫一号传到卫星,同时也传到地面的测控站,地面的测控站传到北京飞控中心,北京飞控中心把信号送给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通过现场直播把画面送到8万所学校和千家万户。反过来,在地面课堂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怎么回到天宫一号里面呢,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中央电视台把在地面授课的情况拍下来,送到北京飞控中心,它是一个双向上下都可以传的,它好比是一个高速公路,可以从南向北开,也可以从北向南开,这样具备了与航天员双向音视频通话互动的能力。

  2013年6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负责“太空授课”直播团队的导演找到我,她告诉我:“高老师,航天员太空授课的地面课堂设立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一些中小学生代表将在这个现场收看“太空授课”,这也是我们中央电视台第一次进行“太空授课”的直播。我们在现场演练过程中,感觉来的学生都过于拘谨,有点放不开。明天,请您到人大附中现场,在“太空授课”前给孩子们热热身,活跃活跃气氛”。

  我高兴的接受了这项光荣任务。因为此前,我曾多次在《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等中央电视台大型颁奖典礼节目中,担任观众席现场导演,活跃气氛。20日早8点,我准时到了中国人民大学附中,走进了附中的一个报告厅 ,这个报告厅能容纳600多人。在这个地面互动教室里,学生们不仅仅可以听到看到航天员王亚平老师在太空中授课的过程,还可以提问王亚平,天宫一号上能听到学生的提问,真是非常难得的。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顺利播出,中央电视台直播团队正在调试信号,学生们要等到9点半左右信号调试之后,才能进入到现场。在人大附中这个互动教室,讲台上方是个大屏幕,同学们是通过这个屏幕收看“太空授课”,讲台旁的课桌上,摆放了一些教学器材,它和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使用的器材是一样,有陀螺,还有实验用的弹簧等。我独自一人呆在互动教室,想像着即将开始的“太空授课”那动人的场景,自己也兴奋了起来,开始了准备工作,组织热场的词语,读寓言故事、背背诗。这时,我们社会新闻部领导走到我身边 ,她嘱咐我:“高老师,一会孩子们就入场了,到现场听课的学生有北京市和学校优秀的“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他们代表着全国的中小学生。这些优秀的学生,可能是平常紧张上课习惯了,过于呆板、不活跃,怕在互动环节中拘谨,影响互动效果。高老师,您要在开讲之前,把他们的情趣调动起来。”我告诉领导:“您放心吧,我一定能调动好同学们情趣,让他们兴奋起来,活跃起来,把青少年的精神风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上午9点半,学生们陆续进入人大附中地面互动教室,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拿了笔记本,准备收看“太空授课”时认线分左右,直播导语告诉我:“您能开始了”。于是,我走到了教室讲台旁,自我介绍和学生们打起了招呼。当时,我的热场词说:“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从不同的学校来到这里,大家欢聚一堂,共同期待着一堂最神奇的课,说它神奇,因为它是我国第一个太空课堂,地点在天宫一号里面,这个课堂是移动的,说不定一会上课时就在我们的城市上空经过,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预祝这次“太空授课”圆满成功。”此时,掌声响起,掌声响彻整个教室。

  孩子们的笑脸和掌声,让我想起儿时的往事。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为了聆听东方红一号卫星发送的《东方红》音乐,学校连夜组织同学们到银川南门广场集中, 集体收听那美妙旋律。天一亮,银川市举行了庆祝,我们中小学生和全市市民一起上街,人们敲锣打鼓庆祝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东方红》乐音的接收、转播系统,是中国第一颗卫星独有的系统。从那时起,一个念头在我心里萌发,将来我要当航天员。回想当年,那激动的场面,至今难以忘怀。

  在活跃气氛时,我告诉同学们:掌声,是心与心之间无声的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爱的传递,掌声会吧你们美好的感情传到太空。听到这,同学们都笑脸,笑的是那样的真诚和开心。站在“太空授课”地面互动教室讲台旁,为越来越好的引导现场同学们的情趣与气氛,做好热场工作,有效带动现场气氛,我力求把整个课堂,营造出轻松与热烈的感觉,我给学生们朗诵了寓言故事《猴吃西瓜》《狼和小羊》以及经典诗句等。这时,学生们的情趣逐渐轻松,脸上个个有了笑容,气氛也活跃了起来,大家期待着,期待着神奇的一课。一张张激动的笑容写在了每一个孩子们的脸上。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太空授课”地面互动课堂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方,被选来到现场观看“太空授课”的学生,他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向航天员王亚平提出 ,我告诉学生们:“在举手提问环节,大家要踊跃举手,举手要信心满满,只要你有勇气,大胆提出问题,你就非常有可能被选中,有幸和向王亚平进行互动交流 ”。练习了“太空授课”互动提问的举手环节后,学生们情趣饱满的等待着“太空授课”的到来。

  航天员王亚平面对镜头:“同学们,你们好,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来主讲”。在王亚平的这段话刚结束,我带领同学们鼓起了第一次热烈掌声。

  在提问环节中 学生们纷纷举手提问,坐在前排的一个男同学,有幸成为第一个向航天员王亚平提问的同学。

  男同学:“亚平老师您好,我想到三种办法测量物体的质量,首先就是说在中药房中可以用戥子也就是改秤来测量药材的质量,当我们去买菜买水果的时候我们也能够正常的使用这个托盘秤来测量蔬菜水果的质量,第三种就是当我们进入物理实验室,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我们大家可以使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再通过物重来计算出物体的质量,谢谢”。

  航天员王亚平:“同学们回答得都非常好,那么这些在地面上测质量的方法在太空中还好用吗?同学们看,这是两个一样的弹簧,弹簧的底端分别固定了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如果在地面由于两个物体质量的不同,所以两个弹簧的伸长量肯定是不同的,”。

  航天员王亚平和地面学生的双向互动交流,提升了同学们的参与感。王亚平的“太空授课”生动形象,把书本上抽象的太空原理生动地展示在了全国青少年的面前,帮他们认识了太空,激发了人类对于探索太空的兴趣。很难来想象,一堂“太空授课”给学生们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每一代青少年都是祖国的希望。

  2015年,在一次活动中,我有幸采访了王亚平 ,她告诉我,她收到了许多学生的来信,他们在信中写道:“想当一名航天员,去探索美丽的神奇的太空,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王亚平说:“每当看到这些来信,我特别高兴和幸福,那种亲手为孩子们播种航天梦想、开启追梦旅程的感觉,真的太棒,无法用言语表达。”这些年,王亚平也先后去过几十所学校,通过跟孩子们面对面交流,直观感受到孩子们对太空的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渴望。(总台央视记者高伟强)